![]() 日志正文
|
||
“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 的出处 前几天我在讲姚贾苦吟诗派时,引了欧阳修《六一诗话》举的描写山县荒僻、官况萧条的例句:贾岛的“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的“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和无名氏的“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姚贾都担任过县官,他们的诗句是写他们当县官时生活的清苦,形容刻画得都不错,但“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这两句刻画得更有力、更形象:一个古县城、县衙门看到地面上尽露出槐树根,可见其建筑、道路的年代久远和简陋,看见县官骑的马瘦得骨头老高,可见连喂马的草料也缺乏,官员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我随口打趣道:“官无油水马无料,人瘦毛长马骨高。”我又借题发挥一下:“现在的县城恐怕看不到这个风景了,许多地方最好的建筑是办公大楼,公车到处跑,道的是:路窄车填满,楼高压半城。”学员提出这两句诗是谁写的,我说:“这是欧阳修转述他的朋友梅尧臣说的,没有说出诗的作者,我也没有好好去查。” 下课后,我先查书,然后上网,费了不少力气,没有查出确切的作者。从网上知道有人曾专门写过文章考证其出处,认为作者是杜甫,主要根据是一种晚出的县志,文献信度不高,恐怕难以成立。另外,杜甫写诗虽然在字句的锤炼上也很下功夫,但还未见在这样的细末处如此刻画的。这两句最早的出处是见于欧阳修的书中,欧阳修除在这部诗话中提到外,我又在他的《试笔》的一篇札记中看到,那篇札记说这两句是听梅尧臣的内兄谢绛说的。这两句就有了两个信息源,两个信息源是相近的,一是梅尧臣,一是他的妻兄,也可能是两人一同议论。我又在明代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中看到提到这两句,说是宋初的九僧诗。梅、谢二人和宋初的九僧有来往,欧阳修对九僧诗的评赞也多见,这两句也很符合九僧诗的风格,很有可能是九僧诗的句子,至于那个僧人则不得而知了。 这里顺便将我在课堂上吟出的那两个断句加以补充,做成两首打油诗,记在这里。 官无油水马无料,人瘦毛长马骨高。 笑煞当今土衙吏,苦吟如此太糟糕!
路窄车填满,楼高压半城。 有权谁不用,甭议浊还清!
最后修改于 2011-06-30 18:38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