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春晖亭纪事 春晖亭座落在安徽大学老图书馆旁一个被人们称为眼镜湖的湖心岛上,这里环境优美,绿树婆娑,是校园里一处宜人的景点。春晖亭建于1994年,为旅居台湾老安大校友会捐建,“春晖”二字为“寸草春晖”的节语,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在春晖亭建造后不久,我就写了这样一首赞美诗: 谁言报得三春晖,擎起一亭出翠微。 弟子万千无少长,心声共逐白云飞。 如今的眼镜湖最大的亮点是春晖亭。这是安徽大学旅台校友会柴沁明、张镇民、李钟声、万燮长、杨力行、汪慧佛、胡士英、汪楷民、李泰宏、袁剑春、胡国杰、崔长远、张肇平、惠骧、唐爱众、管叔彬、汪希、彭藩超、石季玉、贺恒仁等20位老学长于1994年4月捐资建造的,在亭子的西北侧立有一碑,一面铭刻这20位捐建者的姓名,一面刻有纪念碑文,曰: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安徽位乎江淮,自古人文荟萃,学术辉煌。我安徽大学 成立于六十六年前,去岁母校邀请参加庆祝建校纪念,我们相约归来,感怀教泽,爰作纪念亭,以与校园青树翠蔓交相掩映,有可观也。由此放眼天下,前瞻未来,迎接属于中国人之二十一世纪,继往开来,弘扬光大,愿共勉焉。
“春晖亭”三字是由安徽著名诗人、书法家刘夜烽书写的。亭子圆顶六角,由六根圆柱撑起,典型的南洋风格。亭子正中前后四个楹柱挂有两副漆制联板,联语为中文系老教授王健庵先生撰写,功力深厚,黑底绿字,典雅庄重。靠南湖的楹联是:池静波平花影笑迎垂钓影,林幽径曲鸟声喜伴读书声。此联为安徽书法家方绍武用行草书写,字体圆润、飘逸。靠北湖的楹联是:两岸同根盼早日珠联璧合,一亭独秀感昔时敬业乐群。是书法家荆涛的手笔,他的隶书苍劲、有力。名教授,名书家,共同制作了春晖亭的楹联,又是春晖亭一大亮点。 引以为憾的是南湖的上联已不见了踪影,更让我叹息地是从网上搜索,却找不到任何关于两幅楹联的记载,不少从安大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写过眼镜湖、春晖亭,可没有一人将这富有文化意义的楹联写出来,我想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接受还是没有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自然,我本人对传统文化也非精通,这两联,我都抄录过,可到今天下笔时,已不复记忆,无奈之下,只好求教于我系汤华泉教授,他根据记忆以及平仄规律,很快推导出来了。 春晖亭正面
延祥记叙得已很清楚,这里再补充一点有关春晖亭建造的背景情况。 1993年旅台老校友来母校参加65年校庆,曾到安徽大学图书馆参观。我当时供职于古籍线装书室,接待了他们。他们大多是离大陆四十多年第一次回校、回乡,都很兴奋,翻阅线装书时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问个不停。他们都是古稀上下的年纪,但说的还是一口家乡话,我们都感到很亲切。捐建纪念亭大约就是此时商定的。 不久后,王健庵先生就到我那里查阅有关楹联的线装书,我记得给他提阅过清代梁章钜等人《楹联丛话》等,可见此时他已经在做为春晖亭写联语的准备了。王先生也是老安大的校友,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由安大毕业后就留校任教,旅台校友不仅与他有同窗之谊,有的还是他的学生,由他来撰写楹联,自是再合适不过了。 王先生这两副楹联确实功底深厚,没有深厚的国学根底是写不出来的。两副对联各有侧重,南边那副重在写景,北边这副重在抒情。写景那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景致配合,很是协调,最难得的是各句都嵌入一重字,更是富于节奏美感;抒情这副先抚今,再思昔,含义深厚,上下句两头都以成语和熟语组成,见出在修辞上的考究,特别是“两岸同根”对“一亭独秀”更是工绝,“一亭独秀”当然是指眼前此亭,但是又关合了老安大所在地安庆的风光,安庆附近有独秀峰,这又把新老安大联系起来了,而且“敬业乐群”这句成语老安大校长王星拱还曾用以题写民国三十七年的毕业纪念册。通观两副楹联在声律的配合上没有一点不谐之处,王先生是治古汉语的,今天他的后辈恐怕难能具备他这种素养。如果挑剔的话,后一副对子的落脚处“敬业乐群”在对仗上有点勉强,因前句“珠联璧合”的结构拆开是主谓联合,此句却是偏正联合,不完全一样。不过整体看还是联合结构,大致也相对,如果改换一个成语也困难,我想王先生肯定注意到了,只是不好调。 楹联是春晖亭的一大亮点,也是很多人来这里游赏必有的内容。试想来此,游目骋怀,绿树掩映,一亭独秀,评文赏联,其乐何如?可是,就是这个亮点,多次遭到不逞之徒的破坏,其联板到目前为止,已遭三次盗撬。 第一次被盗撬发生在2004年上半年。有一次我到系里开会,经过这里,忽然看到“一亭独秀”这块联板没有了,留下了被撬的痕迹,感到非常诧异和哀伤,为何撬这块对联呢?随口吟成四句: 一亭独秀去,何日复同群? 忍过春晖下,一望一怆神! 大约过了一年,这块联板不知怎么被找到,又钉上了原位。 第二次被撬在2006年,上面疏延祥的博客也写到了。被撬的是南边的上联,他也感到很气愤,很遗憾,向我询问这一句联语,我凭记忆和推理给了他答案。我说:“只有闲人管闲事,风月原来属闲人。” 这块联板大约过了一年又找到复原了。奇怪,盗有盗路,侦破的人也知盗路,不然,怎么都找到了呢。我感到庆幸,今后不怕盗了。事有不然,就在这次不久,联板第三次被撬。 第三次被撬大约在2007年底前后。这一次被撬的又是第一次被撬的那块,怎么盗者对这块特别感兴趣?这块联板荆涛先生的题署“济川荆涛”,用的是章草,特别遒劲(但不好辨识,四字除“川”字外很多人都读不出),是否盗者也喜收藏?这次被盗又过了一年多,至今未见回归,大概找不到了。事不过三,管事的也懈怠了。老是从春晖亭楹联下手,这个盗者也太可恶了,为此我又写了一首诗: 独秀一亭来复去,黄泉碧落两难寻。 谁人夜半跪前膝,折杀百年寸草心! “百年寸草心”即指老前辈建亭、我们见贤思齐、贡献母校的心愿。希望当事者体察这样的寸草心,尊重老校友和王先生及诸位书家的情谊、心血,把这块联板追查到,并切实加以保护。 去年十月我有一个老同学来访,陪他到春晖亭小坐,他看到楹联被撬,气愤莫名,开口即说:“文明单位不文明!”我立即对上一句,他又接一句,我又接一句,居然成了一首联句诗,录在下面: 文明单位不文明,贼手伸向春晖亭。 联板不知何处去,气得老胡骂畜生!
最后修改于 2018-09-06 15:35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